公告欄: |
持續多時的“全民補鈣”運動,以及鋪天蓋地、無孔不入的補鈣廣告,讓“鈣”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營養素。如今,上到老人,下到小兒,沒吃過鈣片的人似乎寥寥無幾。然而,營養專家則認為,飲食補鈣的效果勝過吃鈣片,多吃奶和豆制品其實更加有利于鈣質的吸收。
如今,隨便瀏覽一家購物網站就會發現,補鈣產品在網上賣得非常火熱,讓人眼花繚亂。首先,補鈣產品的品牌繁多、品種多樣。據不完全統計,有130余家知名企業和品牌推出了各種補鈣產品;其則,劑型豐富,有片劑、膠囊、顆粒、粉劑、口服液、沖劑等,最受推崇的當屬“液體鈣”,商家稱它更利于人體消化吸收;再次,價格參差不齊,差距很大,最便宜的一瓶僅售6.5元,而最貴的進口產品可賣到上千元。從銷量上看,100元以內的補鈣產品最熱銷。同樣,藥店中補鈣產品也賣得紅火。一些價格在200元左右的補鈣產品噱頭很多,聲稱加入膠原蛋白、軟骨素等諸多成分。當顧客詢問“補鈣前用不用先去醫院檢查到底缺不缺鈣”時,藥店工作人員往往直言:“沒必要!每個人每年至少要吃3個月鈣片。”經常購買鈣片的汪小姐表示:“補鈣特別安全,吃的人可多了,老人吃了防治骨質疏松,小孩吃了能長個子。”持續的補鈣熱潮帶來巨大的市場效益。據不完全統計,全民補鈣運動規模最大時造就了上百億元的補鈣產業。
在全民瘋狂補鈣背后,商家過度宣傳、百姓健康素養較低等問題日益顯現。首先,在暴利的驅使下,商家通過廣告等形式對消費者進行“洗腦式”宣傳,讓人們誤以為“全民缺鈣”,必須吃鈣片補充。其次,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,人們對健康日漸重視,但健康素養缺失,往往表現為從眾行為,一人補鈣,往往帶動周圍人盲目效仿,讓本不該補鈣的人過量補鈣,反而誘發健康問題。
中國人真的缺鈣嗎?營養學家表示,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薦成人每天膳食鈣攝入量應達到800毫克,但調查顯示,我國城鄉居民每天膳食鈣攝入量平均僅為389毫克,不足推薦量的二分之一。因此,從膳食角度講,國人普遍缺鈣,農村情況更為嚴峻。缺鈣直接導致兒童患上佝僂病、生長發育障礙等,而成人缺鈣會誘發骨質軟化癥、骨質疏松癥等。
專家指出,奶及其制品是膳食中鈣的重要來源,國人膳食鈣攝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喝奶或吃奶制品太少。調查顯示,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奶制品攝入量為26.5克,遠低于300克的推薦攝入量。很多人都覺得喝奶是小孩的專利,從未真正認識到奶制品對身體的重要性。每100克牛奶中含鈣104毫克,如果每天早餐時喝一袋250克的牛奶,就能攝入260毫克的鈣。晚飯后如能再喝一小盒酸奶(約100克),再加上一日三餐中谷物、蔬菜、水果等提供的鈣,基本可達到800毫克的推薦攝入量,完全不用額外補鈣。可見,每日膳食中,奶及其制品可提供將近一半的鈣來源。此外,奶類還含維生素D,可促進鈣的吸收利用。
“國人重視補鈣沒錯,但錯就錯在只知道吃鈣片補鈣,完全忽視了飲食補鈣的重要性。”營養專家指出,和補鈣產品相比,食物補鈣效果更好,鈣的吸收和利用率更高。除養成每天喝奶的習慣,還可適當多吃小白菜、西蘭花、油菜、生菜、菠菜等含鈣較多的蔬菜,每天吃1斤左右綠葉菜,就能補鈣350毫克左右。豆制品也是不錯的鈣來源,每100克豆腐中含鈣138毫克,每天最好吃50克干豆制作的豆制品。海帶和蝦皮等也都是高鈣食品,只要每天吃上25克,就可以補鈣300毫克,并能降低血脂,預防動脈硬化。特別是蝦皮,25克中含500克以上的鈣質,蝦皮紫菜蛋花湯補鈣效果比大骨湯還強。但是,蝦皮中含有微量的亞硝胺類致癌物,食用時需適度,放多反而不利于健康。
此外,芝麻醬也是非常好的補鈣食品,含鈣量不遜色于奶酪。芝麻本身有硬殼,營養素的消化率較低,但經過磨制成芝麻醬后消化率大大改善。芝麻醬美味可口,吃一大勺(25克左右)芝麻醬,其中所含的鈣可達200毫克左右,補鈣作用不可小視。日常生活中,還是有些人群的確需要補充鈣質。如果由于乳糖不耐受,喝完奶就腹脹、腹瀉等原因不能喝奶的人,可以考慮額外補充鈣劑。另外,新生兒、嬰幼兒、青春期的孩子,以及老年人,正在妊娠期、哺乳期的女性,需要酌情補鈣。對于需要補鈣人群,專家建議注意以下兩點:
1、不管是被制成片劑、膠囊、泡騰片還是口服液,對人體來說,各種鈣劑的吸收率區別不大,固體鈣和液體鈣吸收率也沒明顯差別。
2、補鈣是一種長期行為,補鈣產品不是越貴越好,應根據自身實際選擇。另外,不要空腹服用鈣劑,與餐同食更利于鈣的吸收;多喝水能增加鈣質的溶解度,也能增加吸收率;分次服用鈣劑比一次性服用吸收效果更好。
補鈣過程中要堅持每天在戶外曬太陽至少半小時,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,促進鈣的吸收;還要進行快走、慢跑等運動,促進鈣在骨骼里沉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