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ite id="wzfl2"></cite>
<source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/menuitem></source>
  • <rp id="wzfl2"><nav id="wzfl2"></nav></rp>
  • <rp id="wzfl2"></rp>
    <rp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/menuitem></rp>
      <td id="wzfl2"><mark id="wzfl2"></mark></td>

      <source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em id="wzfl2"></em></menuitem></source>
    1. <source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/menuitem></source>
        公告欄:
        膳食寶塔之父談平衡膳食:應多吃豆制品
        時間: 2017-12-6   瀏覽次數: 4392

         

        中國營養學會是國內最權威的營養機構,其每一屆理事長更是營養學界的翹楚,為我國營養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。

          葛可佑,曾歷任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(羅馬)食物政策營養司高級官員,中國營養學會第四、五、六屆理事長。主要從事人群營養狀況的調查和改善研究,領導中國營養學會兩次修訂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,創作了適合中國人的“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”。

        在這個慢病高發的時代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營養,重視飲食。然而,現在廣為流傳的營養知識“魚龍混雜”,讓大家無從分辨。

          眾所周知,雜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,中國導彈之父是錢學森,但你知道指導中國人日常飲食的“膳食寶塔(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)”之父是誰嗎?如今,膳食寶塔及其表達的平衡膳食觀念正在影響著越來越多人,但對于其背后的故事及平衡膳食的真諦卻很少有人了解。近日,《生命時報》記者拜訪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、膳食寶塔的制定者葛可佑,就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采訪。

        生命時報:制定膳食寶塔的初衷是什么?

          葛可佑: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很多國家開始制定膳食指南。在這種大環境下,1989年,中國營養學會的有關專家根據我國國情,提出了我國第一個膳食指南。隨著對營養學了解的不斷加深,中國營養學會分別在1997年和2007年對膳食指南進行了修訂。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膳食結構,便于記憶,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膳食指南設計出了各種圖形,比如美國的“金字塔”、加拿大的“彩虹圖”、澳大利亞的“圓盤圖”等。我國營養專家參考國外的做法,根據中國人樂于接受的形象,在1997年推出了第一個膳食寶塔,并在2007年進行了修訂。

        生命時報:您感覺目前的膳食寶塔是否已經足夠完善?如果以后有改變可能體現在哪些方面?

          葛可佑:目前的膳食寶塔是2007年版的,不能說它足夠完善。隨著人們對營養學了解的不斷加深,膳食寶塔還會被不斷修訂,每次修訂都會體現人們對營養問題的新認識。比如,與1997年版的膳食寶塔相比,2007年版的最大進步體現在增加了飲水量和運動建議。近年來,國人糖的攝入量不斷增加,以后膳食寶塔可能也會對糖的攝入量進行限定。但膳食寶塔總的大原則不會變,也不會越變越復雜。

        生命時報:膳食寶塔總共有五層,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人體對各類食物的需求量,您感覺,這五層中,國人做得最好的是哪一層?哪一層最差?

          葛可佑:從最底層來說,國人之前是植物性食物攝入偏多,其供能比在80%以上。現在,國人平均谷物的攝入量已經降到比較合適的水平(供能比為50%~60%),但地區之間也存在差異,比如發達地區攝入量偏少,而偏遠山區的人攝入量還是偏高。第二層:目前國人平均蔬菜攝入量在300克左右,沒有達到500克的水平,水果100克左右,并且其攝入量在地區之間差異較大。第三層:國人畜類肉(尤其是豬肉)攝入量偏多,水產品較少,這一結構需要調整。第四層:國人奶和豆的攝入量遠遠達不到推薦量,需要引起重視。最頂層:目前國人還是存在飲食中油鹽過多的問題。

        生命時報:在飲食科普方面,您感覺媒體人甚至專家最常犯的錯誤有哪些?

          葛可佑:首先值得肯定的是,現在有關飲食的科普做得越來越好了。科普人員常犯的錯誤是只講一點,不講整體,以偏概全。比如,有些人為了宣傳紅薯好,把它夸得天花亂墜,說其膳食纖維高、鉀豐富等,只講優點,把紅薯片面優化了,容易給人一種錯覺,只要吃紅薯就能保持健康。其實,紅薯確實有上述優點,但它也有蛋白質含量低等缺點,長期只吃紅薯,容易營養不良。所以,不管講什么食物,都不應該脫離膳食平衡這個大概念,因為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好到只吃它就能維持健康。

        生命時報:跟20年前相比,您認為國人最大的飲食進步表現在哪?還存在哪些問題?

          葛可佑:近20年來,國人的飲食進步還是很明顯的,具體表現在:第一,動物性食物攝入有所增加,從而增加了優質蛋白質的攝入,這使得國人的膳食結構更加合理,同時也讓人體對礦物質的利用率提高,比如缺鐵性貧血的狀況得到改善。第二,國人鹽的攝入量已經從20年前的人均14克,降低到如今的10克。第三,國人脂肪的攝入量在前十年呈陡峭的上升趨勢,但近十年的趨勢已經平緩。這些都是很喜人的成績。但國人鈣的攝入量一直偏低,這與國人不常喝奶有很大關系。盡管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,但奶制品的消費量卻一直比較低。此外,國人大豆制品的攝入量也一直偏低。希望國人加大這兩種食物的攝入量。

        生命時報:您是如何遵循膳食寶塔飲食的?能給我們舉一個例子,說說您一日三餐的食譜嗎?

          葛可佑:首先要說明的是,膳食寶塔提供了一個飲食的典型模式,這個模式是一個平均量,而不像吃藥那樣,需要每天嚴格遵守。比如今天魚吃多了,就不會再吃肉了。這頓吃多了,下頓就少吃點。同時,還要把吃飯當成一種享受,比如今天想吃肉了,完全可以犒勞一下自己,如果不舒服,那也可以只喝點粥,也就是說每頓吃什么可以靈活安排。但三天或一周后進行總結,總體平均下來的飲食結構是符合膳食寶塔要求的,因為飲食的效果是常年積累下來的。我的早餐一般是西式的,常會有牛奶(酸奶或乳酪)、面包、雞蛋和水果。中午如果沒有聚餐的話,我的午餐會比較簡單,常有牛奶、水果、麥片粥、面條等。我的晚餐比較豐富,一般是兩葷兩素。可能我這一天的飲食不符合膳食寶塔的要求,但三天平均算下來,會比較合理。

        來源:生命時報

        上一篇:中國疾控中心馬冠生:中國人最缺豆制品、奶類、粗糧與水產品
        下一篇:三部門:生產豆芽禁用“無根水”安全性尚無定論
        合肥市豆制品行業協會張之斌 地址:合肥市花園街83號合肥大廈4樓
        郵編:230031 電話:18919635077 手機:13505511921 網址:www.llachain.com
        日韩AV无码精品色午夜毛片_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_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软件_亚洲人妻不卡在线免费视频
        <cite id="wzfl2"></cite>
        <source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/menuitem></source>
      1. <rp id="wzfl2"><nav id="wzfl2"></nav></rp>
      2. <rp id="wzfl2"></rp>
        <rp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/menuitem></rp>
          <td id="wzfl2"><mark id="wzfl2"></mark></td>

          <source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em id="wzfl2"></em></menuitem></source>
        1. <source id="wzfl2"><menuitem id="wzfl2"></menuitem></source>
          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欧美 | 视频在线欧美十亚洲曰本 | 午夜看看AV在线 | 欧美、日本v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| 亚洲大片在线免费看 |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