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欄: |
2017年10月28日是重陽節,又被大家稱為“尊老節”。昨天,記者從南京市民政局老齡辦了解到,南京現共有百歲老人276人,其中年齡最大的是玄武區的王亞芬老人,出生于1906年的她今年111歲。
今年新增百歲老人88位
據民政部門的數據顯示,目前南京最年長的一位百歲老人是家住玄武區的王亞芬,她出生于1906年9月,今年已經111歲高齡了。正值重陽佳節,玄武區公教一村社區的工作人員前不久曾去養老院看望過老人,據說目前老人精神狀態不錯,“我們跟她說話,語速慢一點都能正常交流,字寫稍微大一點,她也能看清。”該工作人員透露。
記者梳理分析全市百歲老人信息發現,1917年出生的,今年剛剛步入百歲大關的老人有88位。此外,百歲老人的分布也很有規律。記者發現,南京的高齡百歲老人主要集中在秦淮、鼓樓、玄武等區域,1910年以前出生的,今年已經108歲及以上百歲老人,鼓樓3人、建鄴2人、秦淮2人、玄武2人、浦口六合各1人。
除了地域之間的差異,百歲老人中存在著一些普遍規律。比如性別優勢體現很明顯,女多男少。為何女性更長壽?雖然外界對此看法不一,但很多專家普遍認為,除了生理結構不同外,還可能因為男性社會生活壓力相對較高,男人都被稱為家中的頂梁柱,傳統教育也讓男人必須堅強,所以很多男人出現小毛小病并不像女人那樣重視,小病拖成大病。而生活壓力小、善于調適心理也是女性長壽的秘訣。
另外,記者還了解到,在南京8旬以上老人每月享受尊老金標準為:80至89周歲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;90至99周歲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;100周歲及以上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。
朝天宮街道有10位百歲老人
秦淮區有54位百歲老人,在所有區當中排名第一,轄區里的朝天宮街道更是厲害,有10位百歲以上的老人。
朝天宮街道老齡干事劉友韞剛剛接手老齡工作沒多久,不過她老早就聽說過街道里面有很多百歲以上的老人,“老人們有著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性格開朗,子女孝順”。劉友韞說,轄區里面的每位百歲老人,他們都上門看望過,老人們情緒很好,很和藹,而且一些老人身體還很健康,走路、說話都不成問題,記憶力也特別好。
另外,重陽節前夕,浦口區江浦街道昨日走訪慰問了一些老人。調查得知,該街道有5位百歲以上老人。
解惑有關百歲老人的三個疑問
一般人可能會認為,居住在郊區,遠離城市的喧囂,呼吸著新鮮的空氣,人就會容易長壽。不過,根據南京市民政局老齡辦提供的數據,主城區的百歲老人要遠多于溧水、高淳這樣的郊區,排名第一的秦淮區百歲老人更是溧水區的9倍。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?
南京市民政局老齡辦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這一般與地區的經濟保障、社會穩定、醫療條件、教育水平、文化氛圍等因素有關。主城區的基礎設施、經濟發展狀況要優先于郊區,本身就聚集了龐大的人口基礎。而且好的醫療條件、多元化的養老服務,也使得老人越來越愿意在家門口養老。“今后,隨著便捷的生活、醫療條件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,都市型長壽是主流。”
平時吃什么?
超九成常吃豆制品,愛喝白開水
很多人都好奇,百歲老人平時是怎么吃的?江蘇省民政廳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,老人們的飲食很平常,不過偏愛豆制品,還愛喝白開水。
百歲老人主食是雜糧、米和面粉,近8成的百歲老人每天主食能吃4-7兩。至于水果,天天吃的百歲老人還不到1/4,有時吃的占近一半,還有近1/4則很少吃,這表明水果對長壽的影響并不大。每天吃2-3種蔬菜的人百歲老人占85%。半數以上的老人經常吃肉、魚、蛋。更有九成以上的老人經常吃豆制品。七成以上的老人喜歡喝水,他們大多有早晨起來喝水的習慣,而且近九成老人常喝的是白開水,只有約1/8的老人平時喝茶。
心理怎么樣?
遇到事情都想得開,幸福感強
“百歲老人調查報告”中有一項“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想得開”的調查,約2/3的百歲壽星給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,僅5.8%的老人回答想不開。有意思的是,在問及“我現在老了,但與年輕時一樣快活”這一項時,過半老人作出肯定的回答。
雖然百歲老人身體不如一般人,但從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看,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高。據了解,長壽老人一般豁達開朗,對待生活知足常樂,與人相處也能寬厚友善。特別是與兒女及子孫生活在一起的百歲老人,有利于他們消除孤獨感,得到精神慰藉,收獲很強的幸福感。
來源:北青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