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欄: |
29日,中國商業聯合會召開《非發酵豆制品》CAC國際標準新聞發布會表示,《非發酵豆制品》國際標準即日起正式實施。
《非發酵豆制品》國際標準是在2015年舉行的第38屆CAC(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)大會上正式發布的,在經過CAC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、分析和采樣方法法典委員會的評審后,批準實施。標準覆蓋豆漿、豆腐、豆腐干和腐竹四種傳統豆制品,也是我國制定的第一個法典委員會商品標準。
據悉,在十多年的制定過程中,得到國內食品法典委員會牽頭部門衛生部和農業部的指導,國內眾多企業、行業協會共同參與技術指標的研究,全面履行CAC標準制定的程序,與10多個CAC成員國成立電子工作組和實體工作組,反復修改文本,最終在第19屆CAC亞洲協調會上完成了該標準的實質性審查,并在第38次會議上通過正式批準發布,標準名稱為Regional Standard for Non-Fermented Soybean Products,編號為:CODEX STAN 322R-2015。
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姜明表示,《非發酵豆制品》國際標準是踐行標準化國家戰略重要舉措。他認為,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,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、支撐產業發展、促進科技進步、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。國家也已確定實施標準化戰略,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、協調發展、綠色發展、開放發展、共享發展。
姜明稱,該標準的實施,為中國制造走出去奠定基礎,搭建平臺,創造機遇,提升了地位,增加了話語權。同時,引導我國傳統產業積極利用國際標準開拓國際市場
“我國是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和加工國,食用豆制品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是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食品。”姜明表示,目前我國豆制品形成了許多獨特的加工工藝和上百個品種的產品,隨著我國豆制品加工技術的進步,以及冷鏈運輸的應用,國際貿易在迅速增長。因此,標準的發布一方面將提升我國豆制品的國際知名度,更好的為全球提供優質食物來源,另一方面,將有助于降低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,尋求新的增長點,擴大出口貿易。
姜明透露,為進一步將我國的傳統食品推向國際市場,擴大我國傳統食品的國際影響力,中國商業聯合會再接再厲,于2016年第20屆CAC亞洲協調會上提出了制定《粽子》和《速凍餃子》的提案。“我們將利用制定《非發酵豆制品》CAC標準的經驗,縮短標準制修訂進程,在政府支持、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,開啟我國標準引領傳統食品走出去的新篇章。”
食品法典委員會(CAC):1962年,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(FAO)和世界衛生組織(WHO)共同創建了FAO/WHO食品法典委員會(CAC),并使其成為一個促進消費者健康和維護消費者經濟利益,以及鼓勵公平的國際食品貿易的國際性組織,該組織的宗旨在于保護消費者健康,保證開展公正的食品貿易和協調所有食品標準的制定工作。
CAC現擁有165個成員國以及眾多政府間組織和來自國際科學團體、食品工業和貿易界及科技界以及消費者組織的觀察員,其成員國覆蓋了世界人口的98%,并且發展中國家的數目已迅速增長并占絕在多數,CAC在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。
中國食品法典委員會(簡稱委員會)負責組織協調我國參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各項工作。委員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、農業部、商務部、質檢總局、食品藥品監管總局、國家糧食局、供銷合作總社等單位的主管司局、國家認監委和中國商業聯合會、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等單位組成。